在所有戰斗在一線的上港人中,有這么一個團隊,他們身穿由N95口罩、護目鏡、防護服和手套組成的防疫四件套,穿行于外輪、碼頭和口岸單位之間。但他們既不是防疫人員,也不是引航員,他們是港航領域中一個小眾但又不可或缺的團隊——船代登輪業務員,一般大家都稱他們為船代外勤。 
他們恪盡職守,奮戰在疫情第一線,成為港航溝通的橋梁與“潤滑劑”。他們時常臨危受命,出手相助化險為夷,成為口岸服務外輪的急救先鋒。他們在碼頭最不起眼的地方保證著外輪按時靠離碼頭,保證著碼頭裝卸貨的效率。生而平凡、活而不凡,他們就是上海上港聯合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簡稱“上港聯代”)登輪業務員團隊。 上港聯代整個登輪業務員團隊共33人,平均年齡31歲,黨員3名。他們全年每天24小時始終堅守在碼頭第一線,保障著外輪船舶正常、有序、安全、準時地進出上海港,同時又服務于船方,及時協助船方解決各類問題,致力于為船公司及船方提供最優質和最高效的聯檢手續和配載服務。 碼頭岸基邊穿梭的大白 
2020年疫情伊始,上港聯代登輪業務員是少數還繼續保持登輪作業,與外籍人員面對面溝通的團隊之一。隨著德爾塔毒株的流行,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自2021年8月起,上港聯代登輪業務員將工作模式調整為了“不登輪、非接觸”作業,雖然降低了疫情隱患,但是提高了工作難度。對講機、擴音器成為了他們溝通的標配,塑料儲物箱是船上物品交接的紐帶。你時??梢栽诖a頭邊可以看見一個大白,仰頭對著船上吼了幾十分鐘,但不見船上有任何反應。也可以看見一個大白在船邊和一個外國人隔著一段距離手舞足蹈講著什么。他們就是上港聯代的登輪業務員們。為了保證服務質量,登輪業務員積極主動改變工作模式,積極開拓多樣化的溝通方式,為的就是保障與船方的溝通順暢,在船方提出需求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進行處置。 服從命令、堅守“疫”線 今年3月,由于上海疫情的不確定性,為了應對登輪業務員崗位可能出現的人手緊張情況,保障船舶順利靠離碼頭,上港聯代登輪業務員于3月15日提前進入了閉環管理狀態。集中管理期間,登輪業務員團隊通力協作、一邊計算著核酸時效,并落實不斷調整的防疫政策,一邊克服后勤保障困難等種種不利因素,為的就是能夠保障船舶進出口手續正常辦理和港口生產運行的順暢有序,一如既往的為船方和船公司提供優質服務。疫情期間,登輪業務員團隊及時處理了馬士基哥本哈根輪纜繩纏繞螺旋槳事件,2小時內完成海陸斑馬輪急病船員緊急救助等急、難、險、阻、重任務8起,并完成了幾百人次的船員換班操作。 
“41度”夏天的最美逆行人 今年6月15日上海港區宣布解除閉環管理后,登輪業務員們根據各自家庭的實際情況,隨即投入到翻班工作的模式。進入七月,上海持續高溫預警不斷拉響,雖然這已是他們穿著四件套在烈日下工作的第3個年頭了,但是連續多日超過40度的高溫,還是讓他們備受煎熬,每次結束工作脫下防護服,都讓他們感覺猶如獲得了新生,即使戶外的地面溫度有71度。然而這些都無法撲滅他們的工作熱情,他們堅守一線,用心服務,戰高溫、斗酷暑,他們用辛勤勞動和汗水默默奉獻,保生產、抓船期。今年7月,上港聯代代理艘次創新高,上海港7月集裝箱吞吐量創歷史同期新高,這里也有他們一功!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上港聯代的登輪業務員們將使命落實在崗位上,舍小家為大家,不畏風險始終堅守在一線工作崗位上,在疫情和高溫的雙重考驗下,沒有停工一天,他們都是上港的普通一兵,卻在特殊時期發出最炫目的光彩。他們是這個“41度”夏天的最美逆行人,更是勇立潮頭的新一代上港“弄潮兒”。 上海上港聯合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 浦曉龍 2022年8月15日 |